作者:长益
本文信息据公开媒体,仅供参考,以权威机构发布为准

盘点下保定主城区的典型项目
LED关键装备及智能生物设备—中创燕园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第三代半导体关键材料技术及应用。该公司官网上说未来打造国际一流的半导体科研生产基地。
京津保国际智慧港一期——泰通国际运输有限公司,是成立于石家庄的一家货运公司,官网介绍该公司的触角可延伸到俄罗斯、白俄罗斯和欧洲各国。
保定深圳高新科创产业园启动区一期——河北深保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这个项目属于续建项目。一则媒体报道对该产业园形容为:充分借鉴深圳发展经验,引入北京、深圳等前沿科研机构、人才、技术和资金,整合保定空间资源与深圳产业资源;这个园区是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的智慧型、科技型产城融合示范园区。

生产则必然意味着产业,生活则意味着有相关的居住功能,生态则意味着规划理念和绿化等设施。
中国信息通讯研究院保定产业园——这个项目位于保定的高新区,属于前期项目,一则文章说,该院在强化电信业和互联网研究优势的同时,在4G/5G、工业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前瞻布局。这也是一个高新技术研究机构。
北纬39度新兴文化产业——该项目属于前期项目。保定保利中翔公司所属。一个名叫河北项目网的网站称,该文化产业主要是保利文化中心和保利剧院等 。当然,具体项目以官方或权威机构为准。

分析结论
从媒体公布的名单看,徐水区有各类重大项目5个,在保定各区县中独树一帜。这大概是因为徐水临近主城区,同时受雄安新区辐射的独特区位。当然,区位不同可能土地成本不同也是考虑因素。
保定主城区的几个典型项目并不是作者所熟悉的。产业总是会发生嬗变,作者印象中的产业仍停留在长城汽车、立中车轮这种传统制造型企业。保定作为首都的南大门,承接北京产业疏解,特别是能引入一些高端的新兴产业对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和就业肯定是有积极作用的。
正如之前的分析一样,企业的市场地位决定着带动力,只有形成产业链才能进而形成产业集群,才能更广泛的增加城市就业。

比如说如果半导体、信息通讯产业如果达到国际影响力,则对经济社会各方面的推动影响积极乃至深远。比如说中央电视台所在区域自然会聚集相关的影视传媒产业,产业导入后就业人口自然会增加,而且质量很高。
作者其实对深保科技园有很大的期待,利用保定的空间资源,引入深圳的人才技术资源,这条路子如果结合成功是具有较强的生命力的。这个园区本身有生产、生活等功能,未来大概率向产业技术开发区的模式推进。
但一个企业的崛起可能并不是那么快的,比如说华为成立于1987年,但是崛起,名气很大似乎也就是这几年的事情。所以,播种一个产业或者一个有前景的企业,真正成长为国内知名企业,还需要一定时间。
不过,这么多企业落户保定,作者认为一方面是当地积极吸引企业的结果,保定距离北京独特位置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也是雄安新区的辐射和带动力。
如果保定有强势的企业和产业,则就会不断的吸附周边乃至全国的人才,关键是薪酬和事业。城市的发展就能够迈上一个新台阶。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ngmuo.com/13522.html